朝韩领导人实现历史性握手,文在寅自传中有据可循

2018-04-28 19:18 凤凰网文化
  • T大

4月27日上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从板门店跨越军事分界线,与韩国总统文在寅握手,实现初次会面。这是朝鲜总统首次迈过三八线与朝鲜总统交好,有媒体人士认为,这次历史性握手,标志着朝韩关系正式破冰。

朝韩关系自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处于军事对峙状态。1976年8月发生的“板门店事件”中,文在寅还在服役期间参与过“砍树作战计划”对朝鲜进行反击。他在自传中写道:

我成为上等兵后,发生了“板门店斧头砍人事件”。为了反击,我方决定实施砍树作战计划,执行任务的命令就落在我们部队身上。这也就是进入备战时状态。砍树时朝鲜一旦出来制止,或者发生冲突,战争马上就会爆发。为了做好一切准备,我方选了部队内最精锐人员组成砍树小组,其余人员则被安排在外围,再外面的一层部署了前线师团。所幸朝鲜方面对我们的砍树行为视而不见,没做任何反击。我们平安完成了任务,后来部队还制作了嵌有被砍的白杨树木块的纪念品——国难胜利纪念章,给我们每人分了一个。

▲文在寅在军队

“脱北者之子”引领半岛变局

韩国总统文在寅出生于韩国巨济郡,父母是朝鲜战争期间从北方的咸镜道逃离的最早一批“脱北者”。

文在寅在自传中回忆:

人们是坐着美军的LST舰艇南下的,大家也根本不知道美军要把自己带到哪里去,在船底舱度过了三天两夜,中间趁美军管理不那么严的时候,才能顺着梯子,爬到甲板上看看。当时,人们感觉离陆地的灯火很近,听说是个叫浦项的地方,人们猜测可能是要带到南海岸地区。

人们在船上过了圣诞节,每人还分得了几粒糖果。美军把人们一直带到在庆南巨济岛临时搭建的收容所。母亲说离开兴南的时候,兴南还是银装素裹,到了巨济则是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感觉太神奇了。四季常青的树林,绿油油的大麦地,跟故乡的风景大不一样。母亲看到巨济后,发出感叹:“这里真是温暖的南国啊!”

他们因战争远离故乡,来到韩国巨济,后搬到釜山居住。这或许成为日后文在寅积极促进朝韩关系友好发展的原因之一。

继承卢武铉总统遗志,坚持用“对话的方式”解决朝韩问题

卢武铉总统在世期间,文在寅与他的关系非常要好。

当年文在寅在庆熙大学以司法研修院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后,甘当维护弱势阶层权益的人权律师,就此与卢武铉缔结伟大友谊,后来帮助卢成功当选总统,助力卢武铉进行了极具开创性的政治、司法改革,被韩国民众称为“卢武铉之影”。卢武铉对文在寅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在自传中曾将自己与卢武铉的相遇,说成是改写命运的一次相遇。他在自传中感慨:

此时此刻,我与他命中注定的相遇,影响了两个人的一生。

▲卢武铉(左)与文在寅(右)

卢武铉担任韩国总统期间,就曾明确向美国表示反对武力解决朝鲜问题。为阻止美国动用武力,甚至不情愿地答应了美国方面不平等要求——向伊拉克派兵援助美国。

文在寅在自传写到了卢武铉与美国方面交涉的过程:

总统明确向美国表达了自己的一贯立场——反对武力解决朝鲜问题。总统的信念很坚定,即朝核问题要通过彻底的对话,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是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得到美国的协助才行。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要求。总统和我们都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发布派兵方针的草案文本是外交部准备的。草案上有这样的内容:本次战争是为消灭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我们派兵占领了有利于战后重建工程及复原项目的高地,这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大有裨益。总统看了之后说:“我不知道这场战争是不是正义的。”随之让下属删掉了这句话。

总统继而指示,向国民坦诚交代其中的利害:派兵是为了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韩美同盟的现实的利害关系。

▲文在寅与卢武铉对话

文在寅也十分认同好友卢武铉当时的做法。他写道:

直到现在,进步、改革阵营还把伊拉克派兵看成参与政府时期代表性的错误例子。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在讨论派兵时,是进步、改革阵营的强烈反对,帮助政府下定决心只派出最小规模的非战斗部队。同样,也正是因为进步、改革阵营的反对,推动了“六方会谈”的开启,这一点到今天已经不言而喻了。不过,他们依然认为派兵是错误的,我就不敢苟同了。当然了,伊拉克战争并非一场正义战争,我们最好是不派兵。但如果需要为国家争取到更大的利益,派兵也不是不可以。这种思维才能治理国家。我认为进步、改革阵营如果期待着执掌国政,也应该学着做这样的判断。

卢武铉去世,文在寅深感痛苦和惋惜,他在自传《命运:文在寅自传》中大量记述了与卢武铉一同工作、生活的点滴,并在后记中沉痛怀念了卢武铉总统,并表示会继承他的意志,继续前行。

“卢武铉总统与我就像两股溪水,我们相识于小小的支流,一起流过了艰险的漫漫长路,途中有很多激流险滩,但我们始终在一起。现在我们的肉身虽然分离,但今后在精神上、价值观上我与他还会在一条河流里共同流淌。越是接近大海,水流与水流越是要汇聚在一起。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水流与水流走到了一起,才有了大海。哪种说法都不错。”

现如今文在寅又当选韩国总统,藏在青瓦台背后的影子,终于站在光芒下,可谓继承卢武铉遗志,再造韩国山河。

十一年前“见证历史”,十一年后“开创历史”

距离韩朝总统上一次“历史性”会晤,已有十一年之久。2007年10月卢武铉步行迈过分界线,并发布《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其间朝韩举行多次官方会谈和一系列民间交流活动,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朝韩关系取得较大进展。当时文在寅是卢武铉总统的好友兼幕僚,见证了这次访朝。他在自传中写道:

我担任卢武铉总统秘书室室长期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2007年10月的韩朝首脑会谈。

会谈决定下来之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总统应该以何种方式去朝鲜。金大中总统在“六一五首脑会谈”时乘坐飞机前往朝鲜。他在机场与前来迎接的金正日委员长握手的场面,成为那次首脑会谈的标志性场景。我们想要选择一个能够促进韩朝关系良性发展的方法,最奢侈的想法就是修铁路。当时铁路已经通到了开城,货物可以通行,但是人员还不能够通行。如果总统能够坐火车前往朝鲜,那么韩朝才算是名副其实地将中断多年的铁路重新连接起来了。朝鲜方面也充分地表现出了谈判的诚意,他们强烈推荐铁路这一方式。但是他们说开城以北至平壤的线路不太通畅,短时间内难以修复。无奈之下,我们达成一致意见:将来北京奥运会时,韩朝共同助威团将通过铁路前往朝鲜。对此,我们感到很满意。

剩下的就是陆路交通了。如果总统从陆路越过军事分界线,在朝鲜居民的注视下,总统车队能够前往平壤,这也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但问题是,总统坐着专车越过军事分界线的场景过于波澜不惊。

即使有人建议加上一个场景——总统在越过军事分界线,离开之前对国民发表演说——也还是不能改变越过分界线时的平淡之感。我们为此很是苦恼,负责对朝接触的事务协议小组礼宾行政官吴城录提出了一个好主意——让总统步行通过军事分界线。

当天,总统夫妇步行越过黄线的一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统在黄线之前发表了内心的感想:“我现在以总统的身份跨过这条禁忌之线,我去了之后一定会有更多人去,将来这条禁忌之线一定会逐步消失!”之后,总统就在这条线之前向前来送行的我们挥手道别,越过黄线前往北方去了。我们站在南面,看到了北方人民手拿鲜花热烈欢迎总统夫妇的场面。总统一行人的身影消失后,有人提议:“我们也踩一次军事分界线吧!”我们小心翼翼地站在黄线上,合影留念,然后迅速离开。

卢武铉与妻子跨过军事分界线

卢武铉步行越过军事分界线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当时,韩朝两国的电视上一直重复播放着当时的场景。卢武铉跨过黄线的场面成了向全世界展现“一○•四首脑会谈”的代表性画面。文在寅对于能够见证这历史的一刻,也十分高兴。他在自传中兴奋地表示:

我作为总统的参谋,能够参与到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幕中,又何尝不是我永远的骄傲呢!

卢武铉去世后,朝韩首脑再无聚首,朝韩关系一度再次滑落冰点,直至今日,文在寅以总统身份迈过三八线,与金正恩会面,创造了朝韩首脑这一历史性握手,朝韩关系正式回暖。他于去年临危受命,用自己的坚持积极促进与各国的交流,打出了一束提振世界信心的强光。

朝韩关系未来的发展:金正恩或于9月回访韩国

文在寅曾在《命运:文在寅自传》中回忆自己从寒门之子、囚徒到特种兵、人权律师再到卢武铉幕僚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详细记录了他的个人生活和政治命运,披露了他与卢武铉成为密友以及做卢武铉幕僚时期的私人档案,以及从“总统之友”到“人民之友”的人生轨迹。以执政政府总结经验的方式,剖析韩国社会现状,以及韩国政府的执政弊端,并对这些提出自己的见解。

他当选总统后的举措,在自传中都有据可循。

他的执政方式温和亲切,自去年5月上任以来,一直积极促进改善两国关系。此次会晤两国关系正式回暖,有专家分析,金正恩将于九月份回访韩国,朝韩两国未来进入更为友好的阶段。两国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值得我们期待。

(部分图片、文字摘自《命运:文在寅自传》)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人:徐鹏远 PN071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