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击》:法国新浪潮电影领军人物特吕弗的“精神自传”
- T大
书名:《四百击:安托万·杜瓦内尔的冒险》
作者:[法]弗朗索瓦·特吕弗
译者:朱晓洁
ISBN:978-7-5327--7699-3
出版时间:2018年7月
开本:32开
字数:180千
装帧:平装
定价:49元
内容简介:
法国电影大师弗朗索瓦•特吕弗拍摄的首部剧情长片《四百击》,一举获得戛纳最佳导演奖等多项殊荣。该片被誉为新浪潮电影流派的开山之作,是艺术电影史上的重要丰碑,被众多的影迷和追随者顶礼膜拜。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安托万的男孩不睦的家庭和畸形的社会中挣扎成长寻找自由的故事。特吕弗将他小时候的经历和心态投射在这男孩身上,因此影片有着强烈的“半自传体”风格。
接下来的二十年里,特吕弗继续启用同一个演员拍摄安托万的成长故事,让他经历了青春期、工作、恋爱、离婚等等人生阶段,用五部电影的篇幅完成了他自己的“电影自传”——即“安托万五部曲系列”——堪称电影史上的罕见影象。可以说,在安托万这个角色上寄托了特吕弗自己以及整整一代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生活的所思所感:对人生目标的迷失,对爱情和婚姻的迷惘,对家庭和幸福的错失。
本书包括了“安托万五部曲”里的前四部:《四百击》《二十岁之恋》《偷吻》《婚姻生活》。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1932—1984)
法国电影导演、评论家,新浪潮电影的领军人物,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一九三二年生于巴黎,十五岁在巴黎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一九五二年进入法国农业部电影处工作,后在《电影手册》和《艺术》杂志任编辑和撰稿人,成为著名影评家。一九五四年开始执导电影,有十三部作品获得重要国际性电影奖,如法国恺撒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其中,他的半自传影片《四百击》宣告了“第一人称电影”时代的到来,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他是“一位安静的革命者,以传统的方式拍摄最不传统的电影”。
代表作有《安托万五部曲》、《祖与占》、《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最后一班地铁》等。
编辑推荐:
★《四百击》是法国新浪潮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代表作,是法国新浪潮响彻影坛的第一记清脆声响。曾获得1959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电影名导的大师课。本书收录的四部剧作,都包括《剧本草稿》、《工作笔记》、《最终版剧本》,将创作的过程和细节原原本本还原,犹如目睹一部杰作如何从粗线条脱胎换骨,最终打磨成型,变成经典。
★四部剧作一气呵成,讲述了安托万·杜瓦内尔从童年、青年,到为人夫为人父的经历,透射出“二战”后新一代法国青年被定格的迷惘。安托万这个角色以特吕弗本人为原型创造,并在银幕上不断成长,成为了不朽的经典形象。不妨讲着四个故事看做特吕弗的“真人秀”。
★附有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前言,回顾了选角和拍摄过程里的小故事,以及创作背景。对电影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来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媒体评论:
“特吕弗是一位安静的革命者,以传统的方式拍摄最不传统的电影。”
——《纽约时报》
“特吕弗在我们面前解开了他孩童时代与青少年时代的种种紊乱,解完一个线轴又一个线轴,只是从不自我放纵,也从不自怜,这样,他就把小说家和作家一种亘古的特色,转用于电影这种媒介。”
——VOGUE
读者评论:
1、在香港叫杜鲁福,到了台湾叫楚浮,大陆译成特吕弗。玫瑰无论叫什么名字,都一样芬芳。
2、与候麦、戈达尔、夏布洛尔属于同一代新浪潮,特吕弗的风格比较多元化,看大导演的手机非常过瘾。
3、《四百击》是感人至深的杰作,受它影响的人和电影可以说不计其数。我就是因为这部电影迷上了特吕弗。
前言/序言:
安托万•杜瓦内尔是谁?
前不久一个周日的上午(电视节目《观众时段》中播放了《偷吻》中的一个场景(场景中出现了让-皮埃尔•雷奥和戴尔菲娜•塞里格。第二天晚上(我走进圣拉扎尔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我从没去过那里。咖啡馆老板对我说:“嘿,我认识您……我昨天在电视上看见您了。”不过,他在电视上看见的当然不是我,而是扮演安托万•杜瓦内尔的让-皮埃尔•雷奥。我要了一份浓咖啡。老板拿了过来,因为跟我更靠近了,所以他更仔细地打量我,然后说:“那部影片,您一定是很久以前拍的。对吧?您那时更年轻……”
我讲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很好地说明了安托万•杜瓦内尔这个虚构的人物是两个真实的人(即让-皮埃尔•雷奥和我的综合,他和我们似像非像,同时又都有相似之处!
一九五八年九月,我在《法兰西晚报》上刊登了一则告示,寻找一个十三岁的男孩来扮演《四百击》的主人公-我刚和朋友马塞尔•穆西写完了电影剧本,而整个写作过程中一直启发我们的念头就是要勾画一生中十三岁那一年的时光。不是带着淡淡的怀旧,恰恰相反,是把它看作“要度过的艰难岁月”。
报名试镜的大约有六十多个孩子(我用十六毫米的胶片给每个孩子都试了镜。我只是向他们提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因为我的目的是找一个和我自己当年神似大于形似的孩子。
让-皮埃尔•雷奥从这群孩子中脱颖而出。在几轮“淘汰”后,我决定让他扮演安托万•杜瓦内尔。其他孩子也没有白忙,他们都被留下拍摄影片中众多的课堂上的场景,拍摄前后持续了一周。
让-皮埃尔•雷奥当时十四岁。安托万•杜瓦内尔什么事情都偷偷摸摸的,总是假装服从,其实只当成耳边风,而让-皮埃尔没有那么阴沉。他和杜瓦内尔一样,孤单、不合群,随时可能反抗。但是,作为一个少年,让-皮埃尔更健康,还经常胆大妄为。第一次试镜的时候,他对着镜头说:“听说您要找一个玩世不恭的家伙,所以我就来了。”和杜瓦内尔不一样的是,让-皮埃尔很少看书。他当然也有内心生活,有隐秘的想法,但他已经是一个视听时代的孩子了,也就是说他会更愿意去偷雷•查尔斯的碟片,而不是“七星诗社丛书”。
我是怎样找到安托万!杜瓦内尔这个名字的呢?开始的时候,我想找一个自己觉得好听的名字,比如《电影手册》的合作伙伴艾提安•鲁瓦诺德(这其实是雅克•多尼奥尔-瓦尔克罗兹把名字字母顺序更换后的笔名)。我真的一直以为自己创造了安托万•杜瓦内尔这个名字,直到有一天有人提醒我说我只是借用了让•雷诺阿的秘书吉奈特•杜瓦内尔的名字!
正是让•雷诺阿让我懂得一个演员比他扮演的人物重要,或者可以这样说,务必坚持轻抽象重实在。因此,如果说从《四百击》开机首日起,安托万•杜瓦内尔就离我远去而越来越像让皮埃尔,这也不奇怪。银幕上的安托万•杜瓦内尔变得比设想中的更活跃,看上去更真诚,这使得观众原谅了他的一切,以至于连他的父母以及其他成年人(马塞尔•穆西和我安排这些角色是为了表现其行为间的差别)在银幕上都显得有些可憎了。
在杜瓦内尔系列的其他影片中,我做了一些修正,充分考虑到让-皮埃尔•雷奥总能在观众中引起同情这个奇妙的现象。我和朋友克洛德•德•吉福莱以及贝尔纳•勒翁(合作编写《偷吻》和《婚姻生活》的时候,特意平衡了片中的各种力量,让影片中不再有什么让人讨厌的人物。安托万•杜瓦内尔不是所谓的那种模范人物,他狡猾,有魅力,而且滥用这种魅力。他经常撒谎,更会隐藏。他对爱的索取比奉献的多。他不是一个普遍的人,而是一个个体的人。
当一部影片拍摄完成几个月后,后期制作部门就会打电话给制片公司请求同意将最后一次剪辑时没有用到的胶片处理掉,因为卷在铁盒中的“备份”和“剩料”可能会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对于大部分影片,我都爽快地同意了。对于杜瓦内尔系列,我下不了决心,因为我觉得将让-皮埃尔•雷奥身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定格下来的胶片比拍摄下成人角色的胶片更珍贵。
我几乎都说了。其实又什么也没说。我只是想补充一点:我认为让-皮埃尔•雷奥是他同时代人中最出色的演员。如果忘记安托万•杜瓦内尔对于他而言只是他演过的角色之一,是五指中的一指,是穿过衣服中的一件,是他童年学校中的一所,那就有失公正了。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一九七〇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