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徐静波演讲场场爆满 引导读者正视邻国日本
- T大
8月18日、19日,特地从东京回国的徐静波在上海书展、上海钟书阁徐汇店举行两场读者见面会,并结合自己旅日20余年的认知和体验为现场观众带来两场“日本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日本人的规则意识是如何铸成的”的主题演讲。
演讲中,徐静波以许多现实的例子详细讲述了中日在思维、行为上的差异,包括近日热议的生育税问题,从而让我们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日本,也更加冷静客观地回看自身。
徐静波,旅日作家、资深媒体人、亚洲通讯社社长,先后创办日文报纸《中国经济周刊》和中文网站“日本新闻网”。从1997年开始,连续20年采访“中国两会”和中国共产党党代会,曾采访过中日两国多位领导人。是日本电视台、东京电视台和凤凰卫视、深圳卫视等的时政评论员,中日问题专家。喜马拉雅人气主播。从2012年起,连续三年获新浪网、凤凰网十大博客博主荣誉。著有中文著作《静观日本》《日本人的活法》《静说日本》《遇见日本》,日文著作《株式会社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的中国》等,译有《一胜九败》《不死鸟》等。
在亚洲众多文化流派中,独树一帜的日本文化是很多人渴望了解的,徐静波无疑充当了打开认知之门的引路人角色,以写实手法超近景视角描绘了当代日本人文历史,充分诠释了“胸怀外力世界,放眼无限未来”的格局气魄,让读者在认知与接触中,察觉真相。
迄今为止,徐静波的作品全部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在读者中受到广泛好评。《静观日本》《日本人的活法》《静说日本》《遇见日本》的出版,引导中国民众多角度深入了解日本、正视日本,消除一味“仇日” “媚日”等极端心态,积极而审慎地对待中日关系。
《静观日本》
这是日本两位前首相一起作序的书,因为渗透了两位首相对中国的情感和友谊,更因为作者旅日20年对“日本真相”的认知和发现。作者以一种新闻人特有的视角与感觉,用极其细腻而平实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日本,讲述了从首相到普通日本民众的生活、梦想以及他们的烦恼。书中所涉猎的不仅有关日本的政治与经济,更多的笔墨是介绍了作者自己亲身经历的日本社会与日本人的真情实感。你会从这本书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日本,也会找到中华文化曾经失落、需要找回的影子……
《日本人的活法》
在日本生活与旅行,无论是欣赏和服、品味茶道,还是追逐艺伎、漫步古街,甚至看到离开旅馆后依然远远挥手相送的人们和用双手把零钱放到我们手心的店家老太,无不感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美丽与温暖。我们也曾经有过,只是我们丢失的太多。从《日本人的活法》中捡回我们曾经丢失的东西,抱着一种探求真实的心态去冷静地观察这个曾经侵略过我们,却又保留了我们诸多文化传统的国家,寻找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遇见日本》
在地理距离上,我们离日本很近;但在内心,却无限遥远。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多有交集,两国民众往来密切。虽然在近代历史上有不堪回首的记忆,但也阻挡不了这两个东方大国的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尽管在经济上经历了“失去的20年”,今天的日本在很多领域依然引领着世界,民众的生活水平仍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同样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彼此是互为邻居的亚洲人,会觉得似曾相识,却又陌生有异。日本(人)总有许多地方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
参考文章:日本人对待孩子与中国有何不同
学校放暑假,孩子们都回了家。如何教育孩子,成了许多父母关心的问题。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谈谈中国人的家庭观和日本人的家庭观有什么根本的区别?简单概括地说,在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中,你的,就是我的;而在日本人的家庭观念中,你的,不一定就是我的。
譬如说,我们中国的父母常常会对孩子说这么一句话:“爸爸妈妈每天这么辛辛苦苦,不都是为了你吗?”孩子听了这句话,他会产生什么概念?他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爸妈的一切都是我的。”于是,我们在中国会看到这么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生下孩子后,年轻的父母就开始各种学前教育,要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甚至不惜将北京CBD 的大房子卖掉,去海淀区买一套破旧的学区房;考大学时,要为孩子操心;大学毕业后,要为孩子找工作;找好工作还要到处张罗找对象,找好对象要给孩子买房;有了第三代,还要替孩子承担起养育孙子的责任。结果我们发现,父母的一生都是为孩子活着,为孩子操心。而孩子们也是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的包办,结婚时不给他买一套房子, 父母会成为罪人。而孩子们在二十几岁人生最需要努力奋斗的时候,已经有了豪宅、有了豪车,过上了中产阶层的富裕生活。而这一切都不是自己奋斗来的, 而是父母辛苦给置办的。
所以,我们中国的年轻一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代,但也是“迷茫的一代”, 因为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努力做些什么?
我把中国的这种家庭关系,称作是一种“相互依赖关系”,父母把自己的感情依赖于孩子,而孩子把自己的生活依赖于父母。这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使得中国的家庭关系变得十分的紧密,但是这种紧密,除了血缘亲情,还包含了一种经济利益。譬如说,孩子结婚时,父母如果不给他准备一套房子,这种关系会因为社会无形的压力而变得脆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特别欣赏中国的70 后和80 后,他们是间于依赖与独立之间,在外地打拼,买房子最多也是父母出一个首付,却还需要自己养育孩子,牵挂远在老家的父母。
那么日本家庭,有没有出现像中国家庭那样的“相互依赖关系”呢?我觉得日本家庭,它是属于一种“相互依存关系”。
日本孩子生下后,就别期望有公公婆婆或者外公外婆帮着养,在日本,养孩子是父母自己的事,不是上一代人的事。所以,许多的公司白领在结婚后, 要么推迟生孩子,要么生了孩子立即辞职。日本社会许许多多的职业家庭主妇, 就是这么产生的。
日本人也有望子成龙的思想,但是不会刻意地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 也就是说,日本的教育不是竞争教育,幼儿园没有小红花,中小学没有名次榜。 在东京等一些大城市中,除了一些明星和富家子弟,很少有人会刻意地把自己的子女送往远离家的私立学校去读书,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就近的公立学校上学。日本也有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考试,类似于中国的高考,但是你会发现, 在高考的日子里警察不需要出动,因为很少有父母在校门外陪考,都是孩子自己坐电车或者骑自行车去参加考试。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在日本也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父母找关系都没用。因为日本无论是招公务员还是招企业员工, 一旦出现因人设考的问题,那会成为一大社会丑闻。
丰田汽车公司创始人的孙子丰田章男先生,大学毕业后要进入丰田汽车公司工作,也是隐姓埋名和所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去参加考试和面试,最终才进入自己家族经营的公司,而且进去以后就被分配到一个小城市去卖汽车,一卖就是5 年。
日本也有许多剩男剩女,孩子们的婚姻问题也是令许多父母操心的问题。 但是,日本会有年轻人自己搞的相亲会,或者找婚姻介绍所,没有父母替孩子相亲的人民广场和相亲公园。在日本,孩子结婚是不需要父母准备房子的。东京都大学生生活协会做过这样一个调查,20—30 岁年轻人结婚,租房子结婚的比例高达85%,还有10% 是在单位宿舍里居住或者与父母同居,只有5% 的人是买房结婚。从这个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日本租房子结婚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也就是说,孩子结婚时,婚房不是双方父母必须考虑的一大问题。 孩子有多少收入,就租什么档次的房子,量力而行。所以,日本的房地产市场火不起来,丈母娘有很大的“罪过”。
当然,日本的税金制度也限制了父母给孩子买房。因为根据日本的税金制度, 父母买一套房子送给孩子居住,是属于“赠与”行为,这种行为跟遗产继承一样, 需要支付高额的税金,叫“赠与税”。价值超过1000 万日元,也就是63 万元人民币的房子的赠与税金是50%。按照这一个概念,你在上海花了500 万元人民币给孩子买了一套房子,那么还得去税务局缴纳250 万元人民币的赠与税, 一套房子的总价就变成了750 万元人民币。
有朋友会说,房子以父母的名义买,买好后让孩子居住,不就行了吗?在日本,那样的话,孩子得给爸妈付房租,不然的话,父母就犯了“偷税罪”, 那事情就大了。日本的税务官比警察还精。中国的税务官眼睛只盯企业,日本的税务官,大多数眼睛是盯个人,除了每个人必须交纳的人头税之外,个人财产转移所产生的税金,也是地方政府很大的一笔财政收入来源。所以在日本, 企业和个人偷税漏税金额相当于在60 万元人民币以上,是要被逮捕的。
所以,日本的家庭关系有两个“清清楚楚”,第一个清清楚楚的是钱,第二个清清楚楚的是时间。父母的钱是父母的,孩子的钱是孩子的。如果孩子想用父母的钱,那得写借条立字据。日本法律规定,只要是用于孩子教育的钱, 多少都不征税。但如果孩子成年后,与父母之间产生的大额金钱关系,那就得向税务局说清楚,不然就有麻烦。
时间上的清清楚楚,一个最大的标志,就是父母有自己的生活时刻表,孩子不应该占用父母太多的时间。譬如说你在日本的幼儿园也好,小学门口也好, 到放学的时候,很少发现有老人接送孩子,基本上都是妈妈接送。这就是说, 日本老人不承担养育第三代的责任。他们可以外出旅游,参加各种老年人登山或者体育活动,等等。子女不能拿第三代“绑架”老人的生活。
日本家庭的这种“清清楚楚”,看起来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如同邻居一般客客气气,不像我们中国家庭那样缠绵在一起的亲密。但是,这种“客气”真的让日本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变得冷淡了吗?我倒是没有这种感觉。总体来说,孩子在成人之前,日本的父母什么都要管,甚至妈妈都要辞职回家当家庭主妇,专门照顾孩子。但是孩子成人之后,父母会对孩子放手,让孩子一个人出去闯荡。如果成年男子还与父母一起生活的话,反而会被邻居们认为不可思议。
成年以后的孩子,如果在外地工作,他一年至少有两个假期可以回家看望父母,一次是新年期间,还有一次是8 月中旬的“盂兰盆节”,类似于中国的清明节,有一个星期的假期,可以回老家祭祖,与亲人团圆。因为日本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一般坐上三四个小时的新干线或者两三个小时飞机,就可以回到家。
日本一年还有四个孝敬父母的节日。一个是母亲节,一个是父亲节,还有7 月的中元时节,12 月的岁末时节。每到这四个节日,孩子们都会送一点礼物孝敬父母,而父母也常常会寄一些孩子喜欢吃的家乡特产给远在外地的子女。日本各种物流十分发达,因此不少在老家生活的母亲,常常会做一些孩子希望吃到的饭菜,委托物流公司保鲜送给在外地读书、工作、生活的孩子们品尝。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会看到,日本也有一些老人宁愿成为流浪汉,也不会去找自己的子女蹭饭。而一些子女明明知道父亲流浪在外,也不会把父亲找回来,闭着眼睛任凭父亲享受“自由”,虽然这样的流浪汉为数不多,但也是日本社会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葩。
我们很难断言,是中国的家庭关系模式好,还是日本的家庭关系模式好。 我想每个国家的家庭关系,都是由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甚至地理环境造成的, 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只是对于年轻人,多数日本人有这样一个观点:年轻人不能总躲在父母的大树底下,靠转嫁自己的生活压力来获取幸福。必须自己去奋斗,自己去努力。 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一个人的一生不能依靠索取获得所有,必须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才能拥有一切。